查看原文
其他

学术|林鸣岗:人文关怀的批评和未来发展

2017-11-15 林鸣岗 中国文艺评论

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公众号

编者按:在全球化语境下,面对新的时代挑战,文艺评论如何阐述、激活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,推动中华文艺创新发展,是文化学术研究和文艺理论评论事业发展面临的前沿性课题。在中国文联、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、黑龙江省文联主办的第九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上,来自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的专家学者对此作了充分研讨和交流。《中国文艺评论》2017年第10期刊发部分会议成果,以飨读者。

特别策划·文艺评论与中华文化创新

溯精神源流 赋文化新篇 / 云德(点击查看原文)

当代文艺评论应自觉与文化传统构成一种对话关系 / 蒋述卓(点击查看原文)

文艺评论亟待开显汉语性 / 汪涌豪(点击查看原文)

人文关怀的批评和未来发展 / 林鸣岗

人文关怀的批评和未来发展


内容摘要:文艺评论是文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,没有文艺评论,文艺的发展和创造也是一句空话。文艺评论,应该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,属于高层次的精神生活。中国梦必然是建立在中国文化复兴的基础之上的。文艺家应该有自己的大胸襟和超凡眼力,不断磨练和塑造自己,才能洞悉面对这个复杂、多变的世界;应该有文化的自信和自觉,重新认识和挖掘母体文化的精髓,这不是一种自救,而是一种自信的重新激活。

关 键 词:文艺评论 人文关怀 文化自信

文艺评论是文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,没有文艺评论,文艺的发展和创造也是一句空话。人与人交往,国与国往来。物质的基础很重要,但是,真正战胜人,得到人的还是精神的力量,而文化艺术的魅力是长久占据人们的心头的,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和思想的。文艺评论不是风花雪月、卿卿我我的圆舞曲、室内音乐。也不是草草不工的文人画和一批雅士的饭后消遣怡情。它很多时候是一把冲锋号、一把刀、一支枪、一门大炮、一把看不见的利剑!有时它又像一朵带刺的鲜花、一杯开胃的香槟、一剂苦口的良药、一曲还魂的歌,不能小觑,掉以轻心。



文艺评论,应该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,属于高层次的精神生活。我不认为这是老调重弹,我们每一代人都要不断“接受教育”“学而时习之”。上一代弄懂了,做好了,并不一定代表下一代的人就懂,就会“无师自通”。我们的社会不断需要“牛虻”和“助产士”(接生婆)。 “牛虻”使你保持警觉,“助产士”(接生婆)使你获得新生。大家都喜欢说“百花齐放”,喜欢一派莺歌燕舞、歌舞升平的日子。但是我认为还有一句“百家争鸣”却是非常有价值的。“争鸣”就是“评论”“批评”。我们的批评还是太少。或者还不懂真正意义的评论和批评是什么东西。一个人要有方向感,一个民族、一个国家也要有方向感。这样这个人、这个国家就会兴旺,发达,真正强盛。一个国家必须要有主旋律,要有一个理念。我们的文艺评论,也要有主旋律、方向感、理念和“魂魄精神”。大家都说法国是一个很自由的、很浪漫的国家。好像他们是天生的、是命中注定的天才艺术家、天才思想家、天才革命家,实际当然不是。却完完全全忘记了他们伟大传统的历练和自身严格的约束与追求。我常常想法国要是没有了卢浮宫,法国的魅力又会从哪里找出来呢?他们都是有主旋律的!有方向感的!有共同理念的!古希腊、古罗马的文明和理念一直影响着他们,文艺复兴、工业革命、近代科学的文明和政治制度的文明结合的成功,都是这种从古至今文明精神性的影响和发展的结果。他们在追求自由的同时,又懂得约束自己。虽然国家很小,但是精英辈出。如今他们许多优秀的精英仍然在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巨大贡献,他们仍然推颂工匠精神和数学理念,仍然有许多人捍卫、守护这伟大传统的价值体系。我们都知道法国文化深刻地影响了俄罗斯,特别是18世纪的俄罗斯。到了19世纪初,俄罗斯已经成果累累,留下来一批极其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。无论在文学界、音乐界、绘画界、甚至建筑,都留下了一批永恒的珍宝。在艺术技巧、思想深度上,一直到今天仍然是首屈一指,甚至并不比他们的老师(法国、西班牙、英国)逊色,甚至还有超越。后来欧洲文化(主要是法国文化)又被美国人学习和消化了。同样造就了美国本身文化的崛起,美国在短短的一百年时间里突飞猛进。“从野蛮人变成文明者”,成就了世界最强大的国家。如果离开了他们文化的基因和对自己伟大传统的认识和重新塑造,这些都是不可能做到的。个体生命不在于长短,在于精彩!同样,国家、民族的历史不在于长短,在于奋发!因为,历史只会承认胜利者!淘汰失败者!欧洲的城市建设,每个地区和国家特色明显,八仙过海、各显千秋。古建筑的保护也是尽善尽美。而我们的国家城市建设千篇一律,很多地方的古建筑荡然无存。


当然,美国、欧洲19和20世纪的辉煌似乎已经开始衰败,日薄西山了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,他们正在丢失自己伟大的传统,找不到自身的精神凝聚力了。他们价值观极度混乱,人的自身真实身份都被质疑和否定。在欧洲很多地方,“生人勿进”。艺术界鼓吹“什么都是艺术品”“人人都是艺术家”,导致艺术从云端跌入在泥坑里,导致艺术文化的彻底平庸化、低俗化、商业化,已经彻底丢失了在大众心目中的崇高和受人敬畏的位置了。现在欧洲也有许多有识之士纷纷提倡“文艺的第二次复兴”。美国的霸权主义越来越不得人心,随着自身问题的暴露,已经是强弩之末,疲弱衰退已经是不可避免了。历史给了中国人一个最好的机会,我们要珍惜和自爱,自强不息,奋发图强。但是,如果我们不从历史的经验找出教训,那又会重新跌入同样的“万劫不复”的悲惨境地。


遗憾的是,历史上有一些聪明的“先知先觉”的金石良言、高屋建瓴的伟大思想,一时不能被人欣赏。但是,同样可悲可叹的是,现在的一些文艺家总是过分强调自己的独创性、个人性、风格性,却忘记了自己的责任感,完全把自己凌驾于大众之上,漠视生我养我的大地和众生。他们只怪别人不懂他的东西,却完全没有想到一点,别人凭什么要懂和欣赏你的东西?文化艺术的根本一条规律是:只能通过人与人的心灵(精神上)沟通,并且产生强烈的共鸣,才发生作用的。没有沟通和共鸣一切都是空中楼阁、水中捞月的假象。人与人只有通过情感的交流,才会有更高一级的精神升华和共鸣。那种强加于人、自以为是、过度膨胀的个人主义私欲,不可能赢得大众的掌声,也不可能经受历史的长久考验。


全球化绝对不是美国化、英国化。应该是虚心学习各国真正优秀的东西,结合自己民族的特色和环境,进行艰苦的消化和思考,最后才会化为真正强身健体的东西。全球化的到来自然泥沙俱下、鱼目混珠。缺乏母体文化的自觉和认知,想要接受另一种文化的营养,就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先天基因缺陷。这种基因缺陷会在人生的前进道路中设置种种障碍。有了文化的自觉认知和自信,脚跟才会稳当,才能决定自身的灵魂!也只有这样,才会得到他人的真正尊重和佩服。人文关怀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批评标准。美国智者爱默生说,“我最憎恨两件事,没有信仰的博学和充满信仰的愚昧”,文化艺术和文化艺术评论是文化人从事的事情,不能丧失信仰。


爱默生


中国是个伟大的国家,人口众多,聪明、勤劳。我们应该有文化的自信和自觉,重新认识和挖掘母体文化的精髓,这不是一种自救,而是一种自信的重新激活。文艺家应该有自己的大胸襟和超凡眼力,不断磨练和塑造自己,才能洞悉面对这个复杂、多变的世界。我相信,“中国梦”必然是建立在“中国文化复兴”的基础之上的。我们有能力、有智慧,积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,对世界作出贡献!



*林鸣岗:香港油画研究会主席

*责任编辑:胡一峰

*本文首刊于:《中国文艺评论》月刊2017年第10期(总第25期);中国文艺评论网、中国知网全文收录



本刊稿酬与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一次性给付作者,转载请联系微信后台或杂志编辑部

《中国文艺评论》月刊

出版时间:每月25日

邮编:100083

邮箱:zgwlplzx@126.com

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:CN10-1342/J

定 价:25.00元 

《中国文艺评论》主编:庞井君

《中国文艺评论》常务副主编:周由强

网编:熊然

大家都在看

《中国文艺评论》月刊2017年第10期目录

第九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开幕

《中国文艺评论》月刊|云德:溯精神源流 赋文化新篇

《中国文艺评论》月刊|蒋述卓:当代文艺评论应自觉与文化传统构成一种对话关系

《中国文艺评论》月刊|汪涌豪:文艺评论亟待开显汉语性

摄影音乐H5:美丽中国 美好生活

立秋,收获,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又一批原创稿费来啦

长期重金征稿:文艺评论佳作,理直气壮奖励!

“微影评”专栏征稿啦! 央视电影频道字幕条等你哦!

啄木声声征稿


想看第九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报道(独家合集)?请点击下面“阅读原文”    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